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Beijing Research Center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网络化构件化农业智能系统平台

2012-03-07
  自1996年10月至今,在国家863计划项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北京市基金委项目的支持下经过9年的努力,研制开发出了国际化、网络化、构件化、智能化、层次化、可视化、傻瓜化的“农业智能系统平台PAID(the Platfom fo Agicultual Intelligent-system Development)”。
平台提供了统一规范和适合农业特点的农业智能系统技术框架体系,支持对农业问题的定性推理和定量计算,在Windows DNA体系结构、多源数据融合、基于XML的数据交换与传输、软构件技术、产生式知识表示、知识自动获取和模糊推理等关键技术上实现了创新,较好地体现了智能化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有机融合,改变了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手段,实现了智能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的重大突破。
平台基于OMG组织的模型驱动体系结构MDA建立了层次模型和构件模型,不同层次的用户可以方便的利用平台开发定制出适合不同农业应用领域的专家系统;平台基于Web Sevice技术支持多专家系统的整合、协同以及不同的客户端应用;基于COM/DCOM/COM+、.NET和EJB规范,建立了基于Web的多级专家系统构件开发模型,从系列小粒度构件到功能构件,通过构件管理容器使各种功能构件可以方便地集成到由主流软硬件环境所提供的“软总线”上,从而使平台具有良好的可重构性和集成性。
平台结构规范、功能丰富、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安全性高、界面友好、实用性强,在全国26个省市和越南推广应用2254套,取得直接效益5682万元;各地利用平台开发农业专家系统83种、200多个,集成了10万多条知识、3000多万个数据和600多个知识模型,建立了完善的推广体系,创造了多样和富有特色的推广模式,形成了国家、省、市、县、乡五级应用推广网络,覆盖全国800多个县(农场),700多万农户,种植业累计推广面积8369.7万亩,养殖业累计推广607.5 万头,取得间接效益61.8亿元,2003年12月在联合国举办的世界信息首脑峰会上获得“世界成就最高奖”。 该成果找到了信息技术服务“三农”切入点,应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今后将进一步丰富系统功能构件,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应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