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江院士应邀参加2021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并做报告

2021年6月5日至6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浙江省人民政府指导,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筹备组承办,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管理委员会具体执行的2021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GAITC 2021)在杭州盛大开幕。大会继续强化“国际化、高端化、产业化”的平台价值,由会、展、赛三个板块构成,在实现技术交流、成果展示、人才挖掘三大目标的同时,以全球视角为地方及区域智能产业繁荣汇智聚力,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把脉开方,为促进全球科技交流合作架桥铺路。
为期两天的盛会,31位中外院士齐聚线上与线下,260多位海内外人工智能专家学者、技术领军者,围绕人工智能的理论、技术、应用、伦理、安全等议题展开思想探讨与观点碰撞,22场专题论坛全面梳理智能科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产业脉络与未来图景。
赵春江院士应邀出席大会并做了《智慧农业展望》的报告,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生产效率低、劳动力减少等难题;农业机器人是农业人工智能的重要内容,当前全球农业机器人市场重点集中在无人驾驶拖拉机、喷药无人机和挤奶机器人等领域,无人驾驶拖拉机和喷药无人机发展速度持续加快,是我国农业机器人的主力军,以我国植保无人机为例,其规模量目前已经达到6万余台,作业面积10亿亩次。探索未来无人农场的关键技术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要积极面对现阶段研发农业机器人遇到的困难。赵院士在报告中以机器人采摘苹果为例,全世界没有两颗一模一样的苹果,摘苹果需要设计柔性机械手执行器,如果机械手太硬就会破坏苹果的商品性,机械手太软又无法将苹果摘下,正是由于农业的非结构化环境及农产品的生物特性,研发农业机器人要比工业机器人复杂得多。未来农业机器人的研究需要多学科交叉,以相互推动发展,这普遍涉及材料学、智能科学等多个领域,只有将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机器智能。
赵春江院士最后总结,未来我国要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必然要发展智慧农业、建设数字乡村,具体到农业生产,需要生产智能化、作业精准化、管理数字化和服务网络化。这要求把人工智能这一信息科技和装备自动化技术进行充分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