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中国农业机器人创新大赛”通知
大赛介绍
当前,我国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快速推进,致使农业生产劳力短缺和人工成本大幅度增长,采用机械化和自动化装备代替农业人工成为必然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农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设施农业是我国农民丰收致富的产业,同时也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农业机器人典型的应用领域。本届大赛领域范围定位在设施农业机器人,希望通过大赛促进设施农业机器人创新发展。
大赛主题:创新驱动发展,智能引领未来!
征集要求
1.征集范围
园艺作物设施生产、畜禽水产设施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机器人的决策控制核心算法、末端执行器等核心部件和机器人系统。
2.报名要求及方式
每个参赛项目需提交1份说明书(见附件1、2、3)及展示视频(时长3分钟以内,格式为MP4/WMV,分辨率为1920×1080,请以“参赛单位-项目名称”命名并作为附件材料提交。),说明书包括项目创新性、方案合理性、系统功能性、人机交互性、系统稳定性和技术经济性等。
报名提交材料统一打包压缩,命名格式为“参赛单位名称-参赛机器人项目名称”,并以邮件形式发送至大赛指定邮箱:Agriculturalrobots@163.com 邮件标题格式为“中国农业机器人创新大赛-参赛单位/个人-参赛机器人项目名称”。
若参赛项目资料空间较大,可使用U盘邮寄(或上传网盘并将下载地址发送到大赛邮箱)。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花园中路11号北京农科大厦A座908B室,收件人及联系方式:张木国 13263448886。
本次大赛不收取任何费用,食宿交通费自理。
3.评审规则
大赛评委会由主办单位邀请相关领域专家组成,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参赛项目进行评选,评审主要指标如下:
项目创新性:在结构设计、实现方法、技术特点等方面的创新性;
方案合理性:技术可操作性、解决方案可行性、内容表述完整性等;
系统功能性:机器人的功能和关键部件的技术性能指标等;
人机交互性:人机交互界面使用便捷性、对作业对象(人/其他机器人)作业行为感知的准确性和协同作业配合的协调性等;
系统稳定性:作业成功率、操作可重复性和软件可靠性等;
技术经济性:系统搭建成本,系统作业效率与人工/其他机械设备效率的比较优势,方案应用场景条件要求等。
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100000元
一等奖:2名, 50000元
二等奖:5名, 10000元
三等奖:若干名,5000元
参赛对象
国内科研院所、企业、政府机构从事相关研究或实践工作的人员,鼓励学生和青年研究人员组团参加,鼓励参赛者进行跨学科、跨产学研界别的合作。
注:国外项目以视频形式做展示交流,不作为此次评比对象。
比赛安排
征集截止时间:2021年4月30日
初 审 时 间 :2021年5月1日-5月10日
公布入围名单:2021年5月11日(入围项目参加现场评审)
现场评审时间:2021年5月20日
地 点:天津社会山国际会议酒店(具体赛场待定)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
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
华南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江苏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拼多多
专家评审委员会
孙九林 中国工程院 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李德毅 中国工程院 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 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名誉理事长
戴琼海 中国工程院 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理事长
赵春江 中国工程院 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副理事长
任露泉 中国科学院 院士、吉林大学 教授
罗锡文 中国工程院 院士、华南农业大学 教授
陈学庚 中国工程院 院士、石河子大学 教授
李德发 中国工程院 院士、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
李天来 中国工程院 院士、沈阳农业大学 教授
包振民 中国工程院 院士、中国海洋大学 教授
方宪法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韩鲁佳 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
刘成良 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
Naiqian Zhang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 教授
Qin Zhang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 教授
Xiutian Yan 英国思克莱德大学 教授
何 勇 浙江大学 教授
陈立平 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研究员
李道亮 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
魏新华 江苏大学 教授
王应宽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执行秘书长
中国农业机器人创新大赛组委会
2021年02月
报名地址:http://icia.nercita.org.cn
第一届“中国农业机器人创新大赛”申报表附件在ICIA官网赛事通知文末点击下载。